办案打出“组合拳” 办案跑出“加速度”
巧用“云审判”,同步推进网上立案、案件调解审理,送达“线上跑”……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市中级人民法院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跑出了线上办案的“加速度”,实现防疫办案两不误。
“我们希望在原审的基础上减少支付一部分数额。”“同意,但如果15日内不支付清的话,希望按原判决履行。”3月29日,上诉人京山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何某在京山市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并签字确认。该案的二审法官、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吴宏琼告诉记者,为尽量避免当事人出行带来疫情风险,市中级人民法院调整工作办法,让当事人到所在地基层法院(法庭)签订调解协议,方便当事人的同时,也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做好司法服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明朗,我省交通已全线放开,劳动者急需外出务工。劳动争议案件中,如何尽快解决纠纷?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做足案外真功夫,达到调解高效率。此前该庭办理的2起劳动争议案,法官就采用电话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促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开庭“云审判”、庭外“云调解”、送达“线上跑”,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打出的“组合拳”,既解决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也让结案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审理抚养费纠纷案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先通过微信群聊、电话的方式多次沟通,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再通过微信与当事人确认调解协议内容。最终,调解协议被迅速送到当事人所在的小区门口,交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并当场支付抚养费,实现了办案的高效率。
一起离婚纠纷案中,一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当事人提起上诉。二审前,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共渡疫情难关后,感情可能回升,婚姻可能还有挽回的余地,市中院民一庭法官多次通过电话、视频、短信的方式和当事人交流谈心,最终促使当事人都同意撤回上诉,给双方的婚姻赢得挽回的机会。
从年后复工至今,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已调解4起案件,另有4起案件当事人已基本达成调解意见,民一庭将尽快采用合理方式组织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
案件不等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入探索开展网上审判、执行,将疫情带来的影响力争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实现办案的“加速度”,在审判执行岗位上打好疫情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