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院长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1月14日,市中级法院院长陈华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荆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2015年,全市法院在市委领导、人大监督和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落实司法改革措施、创新审判管理方式、深化过硬队伍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法院共依法受理各类案件20960件,同比上升11.8%,审执结19492件,结案率为93%,诉讼标的总额达36.7亿元。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930件,同比上升38.3%,审执结1699件,结案率为88%。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着力服务发展改革大局
(一)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审结一、二审刑事案件1438件,判处罪犯1505人。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黑犯罪和毒品犯罪,审结上述案件1139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新型网络等涉众性经济犯罪,审结该类案件63件。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审结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案件71件。严格推行减刑、假释案件听证和公示制度,办理此类案件4038件。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圆满完成特赦工作任务。
(二)依法促进经济发展。妥善审理各类涉企案件4989件,标的额达25亿元,其中审结民间借贷、担保纠纷、劳资纠纷、房地产纠纷等案件4926件;审结商标权、著作权等纠纷案件63件。综合运用企业破产清算、重整重组等制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保障和服务措施,走访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300余家,及时提出风险防范司法建议。
(三)依法保障群众权益。审结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物业服务等一、二审民事案件5680件。审结行政和非诉执行案件399件,开庭审理行政首长应出庭案件131件,出庭应诉率达100%。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8件。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对24名拒不执行构成犯罪的被执行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253余名失信被执行人采取曝光、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拘留等惩戒措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3873条,执结案件2930件,及时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
(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立足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平安创建活动。认真做好诉调对接,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加大对人民调解的指导力度,规范司法确认工作。大力开展公开审判、以案讲法以及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等活动,继续推行法院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等措施,发布重大典型案例,宣传重大案件审判,坚持以司法裁判促进社会治理建设。
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着力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一)加快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功能完善、制度健全、职能明晰、设施齐全、服务到位”要求,积极推进以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个平台为重点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市中级人民法院、京山县人民法院和钟祥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其他基层法院完成了诉讼服务大厅的扩建。全面整合诉讼服务功能,严格工作流程、司法礼仪和服务规范,提升服务质效,认真做好立案导诉、诉调对接、诉讼费缴纳、投诉监督等25 项工作,努力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
(二)推进司法便民利民工作。推行预约立案、远程立案、节假日立案,继续坚持巡回审判、假日法庭、社区法庭、车载法庭等举措,积极构建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司法便民网络员“四位一体”便民网络。2015年,全市基层人民法庭审结案件6081件,开展巡回审判720余次。创新便民诉讼的载体,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及时向当事人发送相关案件的司法信息,畅通申诉、申请再审渠道,依法审理申诉、申请再审案件52件。
(三)着力构建阳光司法机制。创新庭审公开方式,全市法院建成科技法庭48套,实现了庭审直播及同步录音录像。规范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14088份,上网率为100%。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推进“两网两微”(法院内网、外网、微博、微信)、短信平台、手机报及二维码app等新媒体平台建设,运用新媒体发布信息520余条。先后召开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和毒品犯罪案件现场新闻发布会,增加司法透明度。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增选人民陪审员25名,人民陪审员总数达336名,参与审理案件2830件。
(四)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鼓励和引导当事人选择简易程序或采取调解、和解方式化解纠纷。2015年,全市法院诉讼调解撤诉率为55.2%,一审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3.2%。坚持做好信访日常工作,完善涉诉信访有序导入和依法终结机制,共处理群众来信183件,接待来访群众1215人次。继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缓减免收诉讼费92.7万元。
陈华院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