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法学院与掇刀区人民法院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促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有机衔接,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6月25日,武汉大学法学院与掇刀区人民法院共同举办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明涛,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张亚鹏,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博士张霄龙,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淳艳丽,荆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掇刀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张龙出席仪式,掇刀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郑稳主持仪式。
揭牌仪式上,黄明涛副院长向掇刀区人民法院授予牌匾,标志着掇刀区人民法院与武汉大学法学院共建工作全面启动。双方将在互访机制、研修教育、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疑难案件探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创新学院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升掇刀区人民法院全体干警的法学素养、理论水平和司法实践能力,共同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
随后,黄明涛、张霄龙、淳艳丽、张龙分别讲话。
基地建立是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举措。高校肩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实践基地是落实这一使命的关键载体。基地建设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双方具备扎实的合作基础,基地建设将有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协同联动。未来双方将着力构建法治育人共同体,深化拓展学术协作与资源共享,聚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法治人才队伍,持续为荆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基地的成立,是荆门市掇刀区法院在深化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融合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法治人才培养、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举措。希望掇刀区法院以此次基地揭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法学院校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基地平台作用,努力在“四个一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同时,期待掇刀区法院在脱薄攻坚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审判工作质效与司法公信力的全面提升。
此次基地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以此为契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三点建议。一是共育新时代法治人才,双方要依托实践基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学术资源向实务领域下沉,以理论优势提升裁判专业化水平。二是共解司法实务难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审判经验作用,为重大疑难案件裁判提供专业支撑,切实服务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共推调研成果转化,紧密围绕司法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聚焦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学术成果与实践需求精准对接,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正处于奋力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的关键阶段,对法治人才与创新实践的需求尤为迫切。校院实践基地的成立,既为高校开展“沉浸式”实践教学科研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我区政法工作特别是法院理论研究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希望双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为目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打造校院合作标杆样板,实现成效惠及民生、服务发展大局。
掇刀区法院将以此次基地共建为契机,大兴学习研究之风,推动司法实践与学术研究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书香型法院;着力将院校共建打造为深化审判实践与学术研究融合互促、提升全院干警法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助力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作为锻造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力举措,在学术论文撰写、调研课题攻关、疑难案件办理等方面积极借智、主动请教,不断提升院校共建的层次水平,共同培育具有影响、体现特色、富有分量的共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