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 新闻检索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三思而后行,有幸再读鲁迅

——读《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有感
作者: 王小平   发布时间: 2021-01-26 10:01:45

初看“倘说,凡大队的革命家,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这言论,初看固然是很正当,彻底似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难题,是空洞的高谈,是毒害革命的甜药”——《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一九二八年文艺界某一些人就曾经在这一条路线的影响下,大搞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它是“毒害革命的甜药“。“毒”是本质,“甜”是外衣,这正是“左”倾机会主义的特点。鲁迅的这一概括极其深刻有力,是对“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尖锐批判。

时常向往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钟祥。一次,从兰台旧书市场淘来《鲁迅杂文选读》,当读到《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中的“哂”字时,潜意识里,我被“扎”了一下。这不就是我家那小子最近常用的字吗?是“不屑一顾”的意思吧?亦或是 “鄙夷不屑”!当即求助“度娘”。原来此字音:“shen”(讽刺的意思)。顿时,一种莫名的印证似乎有了默契!

细思量,当下的信息时代,知识真正出现了大爆炸,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应该是从儿子降生到今天,顶多也就十三年吧,这孩子对我的称呼,我就怎么成了他口中的“老爸”,这咋就没有当初我对老父亲称呼“爸爸”那样,庄重、自然,还落落大方呢?即使是在故乡巴蜀山村,隔着三五里的坳口、延绵的梯田、不规则的山峦,正在挖地的父亲,锄草育苗的母亲,我的一声:“爸爸、妈妈,回来趄(音qie)饭了”,他们准能直接辨别出并及时回应我。而今天的少年,确如初生的牛犊,时时让我这个做 “老爸”的跟不上他的步伐节奏,我就像那首《少年》中唱到的:“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不过紧接着的是“每次走过,都是一次收获”。幸好,有后者,我才有了方向。因为,同为天下父母,拥有希望,光明就在前方。

家是小的国。新时代,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如何把握传统的“慢生活”,顺应当下的“快节奏”,做有温度、有质量、润物细无声的舔犊之情陪伴者。科学友善地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到“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呢? 一路走来,生活告诉我:多读点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在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战斗作用,在今天东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的今天,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再读点鲁迅的文章,深刻度、思辩力、启发性,可能就会是真正的活水源头。

接续乡土文脉的“根”,继承传统焕发活力。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事业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的,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98页。我的爷爷,一名老党员、村支书,也是我小时候我们村支书的入党介绍人。我的父亲,军人出身,我是从小读着他从部队带回来的四卷版红塑料封皮的《毛泽东选集》长大的,其中的精彩且充满斗争精神的注解故事曾让我一度躲在木楼里,连母亲大声喊我吃饭时,我从楼上条件反射同样有力的回应,把母亲着实给吓过一大回。目前,我收集了不同时期的《毛泽东选集》,每次回老家,我都选择乘坐火车硬座,那千里之外的旅程时日里,总是在我边读《毛泽东选集》、边书写笔记中,既品味伟人的风范,又间或眺望远山、云卷云舒中的大峡谷中,伴随着我的快乐旅途时光!而对于出生在城里的儿子,遗传了我的腼腆的基因,十分不喜欢与人打招呼。记得一次家里来了妻哥的一位朋友,在我提醒他打招呼时,他说“我不认识”,当时,真是有点小尴尬!由于自己从军时日较长,终于在儿子十岁时,回老家认祖省亲才得以成行。而其中的一段插曲,我却十分清晰:一天,傍晚时分,已经全部准备妥当,正欲蹦进大木盆洗澡的儿子,听闻邻家奶奶在门外到来的声音时,他倏地转身,环抱衣服蔽体,一声:“大婆婆好!”着实惊呆了我!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阡陌交通、怡然自乐”的大方,而一直处在与不熟悉的人交往“休眠期”的孩童,就这么自然地“萌芽”到眼前这个全新的少年了!

科学赏识少年的“真”,滋养旺盛的求知欲。在我的中学时代,也真真切切地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现在还是那么耳熟能详,一副美丽的乡村画就在眼前!而在一段时间,儿子嘴里总冒出个“非人哉”,我想,这小子不会是又学了鲁迅的《友邦“惊诧”论》中“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将“国”与“人”字联系起来了吧?甚至怀疑点“像匕首,像投枪”的味道来。而当一直认为“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教育的我,在抄写他的《中学教材全解》时,才发现有“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原来,每天都面临学校量化积分的他来说,不是天天都能面对“天空漂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的小学生活了!而是除了“语数外”的“大课”,还有“政历地生”以及《道德与法制》等“小课”,他们都得兼收并蓄,因此的确就难于安排出时间,去“爬高大的皂荚树,品尝紫红的桑椹,倾听油蛉的低唱……”,而是随性的从课文中捡拾一句“非人哉”,应该是把它当作一种释放学习压力的办法,亦或是同学之间的玩笑话吧。

不断强大少年的“心”,努力实践守正创新。 鲁迅认为,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 要“立国”,必行“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他指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只能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渐渐正确起来 ”,这说明了参加革命实践的重要性,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吧。他认为:“所以每一革命部队的突起,战士大抵不过是反抗现状这一种意思,大略相同,终极目的是极为歧异的。或者为社会,或者为小集团,或者为一个爱人,或者为自己,或者简直为了自杀。但自然,因为终极目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我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正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其实很好地概括了中国人的四种基本性格。师父唐僧优柔寡断却又非常谦和,孙悟空泼皮贪玩但是又有本领,猪八戒老实木讷的同时还很坚持,沙僧虽能力有限,但他任劳任怨,心细如丝。这四种性格的人团结在一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如若皆具这几方面性格中的优长,集人于一身,那他就一定能取得“真经”。

爱出者爱返。爱自己,而不是为自己,而一个不可回避的“叛逆期”还不至于以让我们小心翼翼,也不足以裹足不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是在歌颂爱情之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注重的是价值观。而如何做好一个大写的“人”,修好孩子的“三观”的同时,还应把不断修正“人生观”放在第一位。网络时代,信息扑面而来,甚至不得不面对“推送”来的各类信息时,我们总有可能看到孩子们面对生命的脆弱行动。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革命年代,有革命就会有牺牲,那是为着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当前,世界处在在百年未有之大局的当下,死去易,精彩活下去不易,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应该保持奋斗者的姿态,更需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家人、师长、朋友真心关爱的行动,慢慢地他们会真切感受到生命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切实要让孩子客观全面地看待大数据时代,那种悲悯、极端、轻视生命的行为所占比例的微末。同时,面对那个懵懂的少年,你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不经意摸摸他的头了,因为现在的他,不仅很在意他的发型,他的意识中,那个大写的“人“也越来越清晰,我们都一起来用行动尊重他,真心地爱护他吧,正如在儿子降生之初,我向老政委报喜,谈及初为人父的欣喜和感悟时,他说:你今后还会体会更多!

“雏凤清于老凤声”,少年有成长的自然规律;“乘风破浪会有时”,是少年成长的黄金佳期;“少年心事当拿云”,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你们是新时代真正的“革命者”,而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进。对于家庭来说,为人父母,不做“急进革命者”,回归本真,尊重规律,护佑生命,是尽养育之责;对于孩子来说,我们要做的是,注重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因势利导,迎接他们扑面而来的朝气,欣赏他们本真的锐气,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吸取中西文化融合的精髓,注重他们的个性、兴趣、想象力、好奇心的培养,就会是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