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 新闻检索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书香阁

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体会
作者: 黄振华   发布时间: 2022-03-14 17:13:47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读书体会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作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开篇之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思想最初表现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在毛泽东思想起源、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果说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则是这“星星之火”的起源。它首先提出了“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并基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从经济形态、政治形态、革命形态等方面深刻地剖析了旧中国的社会阶级的阶级特征和革命属性,明确的回答了革命的敌友问题,在革命形势辗转不前的历史关头,对当时党内外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了立场鲜明的批判,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章。在读原文的同时,我也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和部分学者的分析文章,我认为这篇开篇之作的核心在于三点:

一、从“继承”到“批判”:革命敌友形势的认清

1924年1月,在国内革命形势发展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双方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实是在《宣言》的基础上写成的。《宣言》将中国社会划分为“专制阶级”“中等阶级”“平民阶级”等三个阶级,划分阶级的基本依据都是财富以及权势。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立足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和革命趋势,从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政治态度和革命走向出发,并以经济状况和政治态度为基本的划分依据,把中国当时的阶级大致划分为五大阶级(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进一步阐明了各阶级的特征和革命性,以及各阶级中包含的各阶层。譬如,在分析中产阶级时,毛泽东就一针见血地道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深受外资的打压及军阀的压迫,需要革命时主张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分析》与《宣言》紧密衔接,《分析》实际上是对《宣言》的展开论述,是对《宣言》有关观点的进一步深化。

而之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观点对《宣言》的社会阶级划分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认清,其目的就是借以针对性批判国民党右派,这也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形成的重要历史背景。正如《分析》所说,国民党所代表的的中产阶级在革命上具有两面性,其原文中就举了国民党右派代表戴季陶的典型例子,他曾在晨报上公开发表议论“举起你的左手打到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到共产党。”这反映了他们对革命的摇摆分裂态度。他们歪曲新三民主义,反对国共合作,瓦解中国革命基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形成就是为了直接反击国民党右派,巩固同盟,因此在文章开头就开宗明义的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说明国共合作不是无条件的合作和妥协,而是在对国民党进行优化改组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文章在细分中国社会五大阶级的基础上,明确了“敌友”范围:“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二、从“革命党”到“工人阶级”:党的领导意识的觉醒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部分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这里特地使用了“革命党”而非“共产党”,这主要是基于当时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在当时的主流话语中,“革命党”主要是指国民党。国民党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对革命占有主导权。而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资产阶级的过分看重和依靠,只注重搞好国共合作导致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出现。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从对各阶级的剖析中阐述了中国革命的策略方针,明确了革命的对象,不仅仅分清了“敌”和“友”的革命性问题,更提出了“我是谁”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找到了革命的主要力量,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革命的领导和策略问题。毛泽东反思了之前“革命党”革命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坚定的革命领导和正确的革命敌友观,虽未提及我们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但他在文章中两次提到无产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最为集中,经济地位低下,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封建军阀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他们的革命性最强,最具有革命力。作为工人阶级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意识在这里开始逐渐觉醒。

三、从“忘记农民”到“工农联盟”:最牢固同盟的形成

《毛泽东选集》特意在该文章写作背景作了这样的说明:“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一种倾向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只是注意搞好同国民党的合作,而忘记了农民这一最重要的同盟军;另一种倾向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也是忘记了农民。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对以半自耕农、贫农为代表的半无产阶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这是当时农村中数量极大的一个重要群体,提醒大家要认识到解决好半自耕农和贫农问题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关键。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旧中国,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革命党人必须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努力解决好农民问题。随后,他结合半自耕农和贫农经济状况的上、中、下三个细别对其革命性的区别进行了剖析,引导全党对半无产阶级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虽然文章中并未提及“工农联盟”,但却是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开启,为后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点燃了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