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赋能 领略裁判文书冷静睿智之美
为提升裁判文书写作能力,推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2月12日,荆门中院举办全市法院2025年首期云上读书分享会。8名年轻法官、法官助理逐一登场,谈读书体会,话工作心得,品裁判文书冷静睿智之美。本次活动特邀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源渊作点评辅导。党组书记、院长何震参加活动并讲话。
活动现场抽签选取1名基层法院院长、2名基层法院业务庭庭长和1名中院业务庭庭长对分享内容进行点评。
钟祥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沂在点评中表示,以优秀裁判文书为镜,可以整风貌。裁判文书是法院的“名片”,也是法官的“画像”,要做到格式显品格,表述见功底。以优秀裁判文书为镜,可以知兴替。裁判文书是审理同类案件的“指导手册”,是司法理念变化的“晴雨表”,要做到焦点背后有思路,评判背后有理念。以优秀裁判文书为镜,可以明得失。对照优秀裁判文书,可以认识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京山法院宋河法庭负责人周帆在点评中表示,要想写好裁判文书,首先应当在思想上正视其重要性,裁判文书承载社会公平正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履行司法责任、深化司法公开的重要载体。其次必须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以逻辑之线缝合法律规则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裂隙。最后,法官需为一名善良的司法人,通过裁判文书定分止争,引领社会行为及价值导向,将案件的负面性转变为传递司法温度的正面效应。
钟祥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李庆红在点评中表示,裁判文书写作是法律工作者的核心技能。要有敏锐的案例意识,善于从普通案件中发现闪光点,培育精品案例。规范庭审是确保裁判文书质量的关键。庭审中法官要耐心引导,保障当事人权利,精准归纳争议焦点。用心用情说理是裁判文书的灵魂。在表达上,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逻辑结构上,清晰严谨地呈现案件事实和裁判理由。
荆门中院执行局副局长胡少魁在点评中表示,一个好的裁判文书不仅是案件的文字呈现,也是司法价值观的传递。我们应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坚守公平正义。裁判文书写作离不开逻辑、法理和人文。逻辑是裁判文书的框架,法理是正确适用法律,人文则需要体现司法的温度。要保持坚持不懈的心态,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他还从执行法官的角度建议,在考虑裁判结果的同时,要关注裁判结果的可执行性。
王源渊指出,文书写作,功夫在文书之外。优秀裁判文书的产生是贯穿诉讼和审判全过程的,需要充分的庭前准备、规范的庭审程序和精心的文书制作。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具备三个能力。一是证据分析能力。证据分析能力是法官的基本功,要像历史学家一样,用证据碎片还原一段已经发生的历史。二是法律解释能力。在案件审理中,新型疑难法律适用问题考验着法官的体系解释能力,要求法官在法律条文对比之间正确理解条文。三是裁判理由论证能力。要结合具体案例事实,从法条要件论证法条适用是否正确。
王源渊建议,年轻法官在成长过程中,要培养自我能力。优秀裁判文书是一个法官综合形象的展示,一定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用词准确的。要求我们狠下功夫,直面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精读领域专著,积累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要培养说理意识。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必须站稳人民立场,通过充分说理,将查明的案件事实、适用的法律条款等司法专业判断呈现出来,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何震表示,8位分享人根据“优秀裁判文书写作”主题,结合审判实践,研读理论专著,进行深入思考,问题看得准、道理讲得实,体现了年轻法官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流畅的表达能力。
何震指出,“象山法语”读书活动与审判工作实际相结合,是推动“象山法语”品牌发展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提升案件审判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司法能力、推进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将裁判文书写作作为案件质量提升的主线,着力解决归纳事实不准、说理空洞、司法回应不充分等问题,产出一批逻辑严密、文字优美、价值升华的司法产品。
何震强调,中、基层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要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将法律条款落实到具体的诉讼环节。要通过打造优秀庭审,让庭前“深耕细作”、庭上“抽丝剥茧”与庭后“精雕细刻”环环相扣,最终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实现。
本次读书分享会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荆门中院设主会场,各基层法院设分会场。副院长淳艳丽主持会议,两级法院全体干警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