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基层“能人库” 释放治理“大效能” | 京山法院雁门口法庭
“无相关资质却承接该业务,操作不当引起事故,于情于理都应当予以赔偿。”在京山市钱场镇钱场村,雁门口法庭负责人汪烊到一起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家中走访,现场了解情况、现场组织调解。
今年来,雁门口法庭以人民法庭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挖掘“法治能人”,建设“能人库”平台,形成以法庭、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为主导,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党员代表为架构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大量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
在雁门口镇,一起交通事故牵扯出一场家事纠纷。邓父与前妻育有两子,与张大娘结婚后又生育了一子一女。2020年11月,邓父因交通事故身亡,其赔偿金及遗产共计48万余元由张大娘掌管。四子女对这笔钱如何分配产生了分歧,多次商量未果,于是到雁门口法庭提起诉讼。
雁门口法庭受案后,多次组织开展调解,但四子女及张大娘对分配方案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法庭遂依法作出判决,考虑到张大娘年事已高,且四位子女均有赡养义务,因此,张大娘分得30%,剩余70%由四子女均分。
判决生效后,张大娘未按约定履行,老大遂到法庭申请强制执行。张大娘听说要强制执行,于是另外提起诉讼,要求四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家庭矛盾再次升级,关系非常紧张,法官汪烊立即联系了村干部,一同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并组织现场调解。
经过法官及调解员、村干部轮流给当事人做工作,有的放矢、释法明理,劝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终于打开了大家的心门。四兄妹间握手言和,现场达成调解协议。
3天时间、4次调解,在人民法庭与“调解能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历时两年多的纠纷迅速成功化解。
基层治理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人。随着农村地区“人才荒”等现象日益突出,要组建多元解纷大格局,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积极导向,就需要把人才基础打牢。
雁门口法庭积极开展“共同缔造”,让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案件执行等过程中来,在上门调解、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引导、培养一批善做调解工作的“行家里手”,90%以上的纠纷在群众身边就地化解。今年来,雁门口法庭已走访村(社区)30个、到企业调研12家,入户走访群众26次,并到雁门口初级中学开展了一场法治讲座。
群众的事情要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用好群众力量,打造多元解纷化解的“神经末梢”。
“面对面”组织调解,“键对键”解决问题。雁门口法庭用好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积极组织音视频调解,当事人可足不出户参与调解,诉讼成本进一步降低。今年来,雁门口法庭调解结案24件,占诉讼案件结案数的75%,音视频调解13件,一审服判息诉率100%。
基层“法治能人库”是矛盾纠纷调解第一道防线,雁门口法庭将持续深入开展走访调研,边走访边化解边总结,以创新治理为动力,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