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 新闻检索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传真

触摸中国式基层治理的脉搏:真正的法治温度,既在法槌起落间,也在泥土芬芳里

作者: 本院   发布时间: 2025-02-17 10:55:10

当数字跃动成诗行,当乡间阡陌升腾起法治的温度,我们看见了一座人民法庭在鄂西北山野间写下的治理答卷。栗溪法庭的故事,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国式基层治理跃动的脉搏——正如2月14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的"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工作要求,这些扎根泥土的司法实践,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筑牢战略支点建设的战斗堡垒。


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司法为民从来不是孤立的坐标。当"三级过滤网"的根系扎进村头巷尾,当"双向移交机制"的经纬织就解纷网络,不仅是矛盾消弭的智慧,更是司法工作者将"坐堂问案"转化为"躬身耕耘"的初心蝶变。那些走村入户的法官身影,那些调解室深夜不灭的灯光,那些被春风化雨的家长里短,都在诉说着:真正的法治温度,既在法槌起落间,也在泥土芬芳里。


作者简介


图片


李利娟,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法院栗溪法庭庭长、二级法官。从事审判工作10余年,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000余件,推动栗溪、马河两镇30个村(社区)实现“无讼”目标,栗溪法庭“嵌入式”党建引领参与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图片

栗溪人民法庭


我所在的东宝区人民法院栗溪法庭,坐落于荆门市西北边陲的青山绿水间,是一所山区法庭。去年以来,栗溪法庭以争创全国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以创建“无讼村居”为抓手,织密村、镇、庭矛盾纠纷三级过滤网,成功将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在1.8万人口的乡镇版图上书写基层治理的鲜活答卷。2024年,辖区95.6%的矛盾纠纷实现前端化解,我们法庭受理诉讼案件同比下降87.2%。


三级阵地构筑起矛盾化解“过滤网”

我们首先在源头上下功夫,推动搭建村级矛盾调解平台,选取解纷基础好的村设立调解指导站,并配备远程调解设备,让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在镇级,我们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综治、公安、司法等多方力量,全力打造一平台接收、多元化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纠纷预防调处体系,快速解决镇内矛盾纠纷。法庭诉前调解工作室则架起“最后一道防线”,专业人民调解员常驻法庭化解“疑难杂症”,将纠纷妥善化解在诉前。

多元解纷队伍迸发“乘数效应”

独木不成林,要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单靠法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整合网格员、法律顾问、综治辅警、老党员等加入“调解能人库”,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村级调解队伍。吸纳镇级调解组织加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从退休政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中选聘人民调解员,充实镇级专职调解队伍。同时做实指导调解职能,化身“法治轻骑兵”,与辖区司法所联动定期开设调解课堂。2024年我们开展辅导培训5场次,培训调解员180余人次。


创新机制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建立纠纷隐患定期摸排机制和纠纷双向移交机制。每月对辖区纠纷隐患进行一次“拉网式”摸排,让纠纷无处遁形。对来法庭立案的纠纷,我们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委派至镇综治中心调解。对于无法调解的纠纷,镇综治中心会邀请我们法庭开展指导解纷,这就是矛盾纠纷的“双向移交、双向互通”。健全“无讼村居”创建机制,当村居万人成讼率、纠纷调解成功率等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指标,村民都笑称:“现在村里比拼的不是GDP,而是和谐指数。”


强化保障夯实“共创共建”根基

首先是强化组织保障,我们向区委领导汇报争取重视支持,报请区委政法委制定出台《关于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方案》。我作为法庭庭长挂职栗溪镇党委委员,常态化参加乡镇党委会议,当好“法治参谋”,这种身份“跨界”推动司法力量深度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同时我们强化经费保障和考核监督保障,“以奖代补”激励机制让调解员们干劲十足,并将解纷成效转化为各村居的“荣誉勋章”,鼓励各村争创“无讼”。


在层峦叠翠的山乡间,“枫桥经验”的种子已长出独特年轮。从“被动应诉”到“主动治理”,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我们创新举措,织密矛盾纠纷三级过滤网,将“和为贵”“无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一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和谐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