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枫”景线|从“月圆夜话”到“村湾夜话”
——乡村夜话的温暖迭代
“法官,我是村委工作人员,近期有两户村民因为房屋中间的大树存在安全隐患发生矛盾,村里调解多次无法解决问题,您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法官,家里本来就不富裕,想要外出务工,人没出国,中介费也不退了,怎么办?”......
近日,东桥法庭接到多起求助电话。为深化基层治理实践,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4月28日晚,东桥法庭审判团队走进客店镇南庄村,以“村湾夜话”的形式开展法治宣讲活动。
作为南庄“月圆夜话”的法治延伸,“村湾夜话”既是从老树下生长出的法治枝蔓,也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时代新芽,二者一脉相承,传承的是乡亲们“围坐夜话、共话家常”的温情传统,创新的是用法治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此次活动通过“西瓜宴+法治课”的创新方式,实现“零距离”普法宣传与“面对面”答疑解惑,为村民送上量身定制的“法治夜宵”,助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守护乡村和谐安宁。
三维普法: 聚焦民生痛点,定制法治课堂 1 相邻关系纠纷:以“墙”为媒解心结
“屋檐滴水、院墙越界、道路通行看似小事,却可能引发邻里矛盾升级。”法庭干警结合《民法典》第288条至第296条,通过“概念讲解+典型案例”形式,阐明相邻关系的含义、特征、基本原则、解纷办法。邻里关系无小事,六尺巷的美谈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武器,但邻里和睦更需要彼此包容。现场村民感慨:“原来让出半尺路,不仅能留出人情,还能守住法律底线!”
2 劳务合同纠纷:以法护薪解忧“酬”
针对客店镇近年来出国务工的人员增多以及较多中老年人追索劳动报酬较难、受伤难解决的情况,法官梳理出国务工中存在的“黑中介”、不签订外派劳务合同、不办理境外务工手续等几大风险点。还提醒大家打零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提醒务工人员在提供临时性、非固定性劳务时应增强证据意识,减少口头协议,尽量形成书面凭证等能够证明雇佣关系的证据,以避免雇主在事故发生后推脱责任。雇主对作业场所负有安全保障责任,应当为务工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技能及安全教育培训,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风险。
3 赡养纠纷:孝道与法理的双向奔赴
结合南庄村留守老人占比50%左右的现状,干警让村民谈谈对“物质供养”“精神关怀”“医疗照料”等赡养要素的占比考量。随后以一起“三子女推诿赡养案”判决为例,解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具体条款,明确“经济供养是基础,常回家看看亦属法定义务”。现场多位老人含泪鼓掌:“法官这话说到心坎里了!”
立体化服务: 1 “法律急诊室”现场把脉
普法课堂刚落幕,干警们便搬出西瓜,开启“边吃边问”的清凉咨询会。法官边切西瓜边打趣:“红瓤黑籽看得清,法律问题更要理得明!”村民就请律师是否起诉的前置条件、民间借贷、务工微信记录取证、机动车买交强险后理赔问题等提出近20个问题,法官以审理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村民陈大嫂举着西瓜笑道:“晚上唠家常,捧瓜问家事,心里不紧张了,还能学法律,这样的夜话会该多办!”
2 联动解纷聚合力
东桥法庭在活动中向客店镇南庄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赠送了《百案说民法》、《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汇编》等书籍。在日常工作中,东桥法庭也时刻注重加强基层治理,完善优化“法庭+”基层联动解纷工作法,主动加强与综治办、司法所、村(居)委会等的联系和沟通,共同维护良好的基层社会秩序,及时掌握基层矛盾纠纷,将其化解在摇篮里。
3 助农护企促振兴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企业法治体验角”,钟祥市宇雲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几家村办企业法人代表围坐咨询。法官了解了药材和果园等产品的种植销售情况,聚焦种植、运输、买卖等环节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了重点讲解,并现场指导完善了购销合同范本。此外,东桥法庭还到多家辖区内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常态化走访、菜单式普法宣讲、沉浸式庭审观摩等创新机制,靶向施策破解企业涉法难题,精准对接市场主体司法需求,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数据赋能: 小夜话书写治理大文章
本次“村湾夜话”吸引村民40余人参与,现场解答法律问题10余件,收集矛盾纠纷线索6条。东桥法庭法官表示:“把普法课堂从审判庭搬到村里,用乡音传递法理,让矛盾化解在灶头田边,正是‘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核心要义。”
下一步,东桥法庭将持续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不断开展村湾夜话、巡回审判、法治夜校等各项活动,着力抓前端、治未病,以法治新“枫”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让法治灯火照亮荆楚乡村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