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向上的勇气和决心
——读《愿少年乘风破浪》有感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印象里,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干净传神、率性真切、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常常能读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恬美,却又带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愿少年乘风破浪》亦是如此。 全书是汪老在晚年对自己人生成长轨迹的梳理,共分为五个章节,回顾了其童年时的家庭、玩伴和故乡的点滴,少年读书时的老师、同学,还有从小到大引以为傲的读书、写作和绘画经历。
第三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和第五章“无问西东,向阳而生”是我最喜欢的章节。前一章节讲述汪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遇到的沈从文先生、闻一多先生、金岳霖先生、吴雨僧先生等等老师,马杏桓、杨起、欧大澄、郝怡纯、德熙等同学,校舍、校园活动、跑警报等等事情。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因为沈从文在那儿任教,他说他想去西南联大,于是他一股脑的往南走去,路上遇见了恶性疟疾,差点随雁西去。好在足够的幸运,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一志愿被录取,考上了西南联大。在那里,战火纷飞,条件艰苦,他的同学,有人在警报中用逻辑学推理,捡到了两块金子;有人在乒乒乓乓的爆炸中,淡然熬莲子,更多的是泡在周边的茶馆里,养浩然正气,交流学习,接触社会。但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志气不减,使汪老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特色。后一章节则是以他笔下的齐白石、老舍来反映他又是如何在读书中“自娱自乐”,“放任自由”的。正如汪老所说:“所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结交的朋友、遇到的人,都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构成,最终决定你会成为怎样的人。 ”齐白石、老舍均是文坛上不可多得的巨匠,汪老正是在他们“贵在坚持、自得其乐”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中国文坛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读全文,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汪老的文字为何会如此打动人,因为他淡泊通透、睿智从容,无论多么艰难的岁月,永远都积极向上,永远充满朝气。
联想我自己,作为一名“菜鸟”法官助理,初来法院,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一切都是陌生的,特别是到了执行局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短缺和实践经验的匮乏,会因执行相关法规多且杂感到困难,会因“执行完毕”“终结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等专业名词感到困扰,会因条文理解难度大、适用难感到困惑,甚至会因害怕写错当事人信息、引用条文错误而反复核对.....但也是这些害怕和疑惑,让我越来越注重细节,学会思考和分析,学会理解和适用。这几个月的工作,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步子不稳,摸索前行,会跌倒,会摔跤,但只要一直向前,不放弃,拥有向上的勇气和决心,终有一天我也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