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加缪《局外人》有感
“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还真不知道”,这样一件悲怆的事件以如此平淡的语气讲述,让人不免诧异。跟着主人公默尔索的视角,他收到敬老院的电报后,随即去处理母亲的后事,从平静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甚至情绪波动低于向老板请假的不安。
母亲的离去似乎对他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他照常上班、休闲、约会。老板问愿不愿意调岗加薪的时候,他说“随意”,女友问愿不愿结婚的时候,他说“都可以”,升职加薪、结婚成家,这一件件普通人高度重视的人生大事在默尔索面前似乎都不重要。
这样一个无所追求、无所在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就是这样一个凡事都说无所谓的人,成了一件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默尔索的“无所谓”、“都可以”不再只是他个人的生活态度,而变成了审判他的铁证。在预审法官面前,他一遍又一遍复述案发时的情况,而预审法官并不关心或者不相信,问他是否爱妈妈,质问他为何不信仰上帝,在这样的询问中案件的调查也就结束了。因母亲去世不够悲伤,因没有向神父乞求宽恕,这些都变成了证据,使得检察官在庭审时控诉他毫无人性、没有灵魂,辩护律师为了他好让他不要说话,他是被审判者,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广场斩首示众,承受审判的后果,却又被排除在案件之外,因“法律制定得很完善”,成了彻底的旁观者。
何为局外人,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就是:犯罪嫌疑人是审判的核心,却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他的不公正不是事实不清,而是根本没有真正参与过审判,他被剥离了,成了审判工作流水线的一个产品。
我们法院的中心工作正是审判执行工作,作为法院干警,在一段时间内负责的案件类型可能比较固定,当事人往往有类似的案情,时间长了难免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和固化的思维。固定容易走向僵化,我们要时常醒醒脑、清清神,静下来理一理思路。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练兵提能·夜学”活动,上周我们都作了“对标找差、建功有我”对照检视,相互之间提了批评意见和建议,增进了了解,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思路。我们的能力提升一点、作风改进一点,为当事人的服务就能多一分,
默尔索自以为是局外人,被处刑的是他;法院审判的是与我们无关的人,但签下判决的是我们。正如书中的一句话“谁都没有置身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