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变幻的历史天空
——甘青五日行记⑤
离开大柴旦,继续南行,下一个目标是天空之镜,真真决定直接到茶卡镇歇息。
时间已过下午三点,西部仍旧是午时时光,离开翡翠湖,没有了狂风,寒意立刻消失,草甸茂盛青黄,马儿啃草悠闲,生机暖意浮现,多少有了点江南的样子。
只是好景不长,绿草很快被低矮的灌木代替,又回到了戈壁荒漠的主旋律,山的顶部倒是变得平缓了许多,虽也突兀交错,但很长距离都处在同一平面,山也就从三角形体变成了延展的墙体,重叠交叉平直了许多。
山的颜色也不断变化,只是不论青色灰暗猩红,都是枯瘦贫瘠,还是苍凉的旋律,但愿这种格调不会持续下去,否则天空之镜里该是多么疲倦烦躁的自己。
又前行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昏昏欲睡,只有真真依旧精神抖擞,驾车飞奔。迷糊之际,真真叫醒了我们,睁眼一看,“哇”,蓝色透亮的世界。
天空湛蓝,白云漂浮千姿百态,平直的公路在杨树林间向天际延伸,远远的山,低矮的天空,青绿的树。突然有了浪漫的情感,有弹着吉他走在绿树间的冲动,原来我们来到了德令哈。姐姐,这时我在德令哈,阳光灿烂。
“姐姐,我这时不见戈壁,道路尽头天蓝如海,欣喜得想抓住一缕云彩。姐姐,这是阳光下一座浪漫的城,梦幻着这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姐姐,你在哪里?姐姐,你是谁?一切都在生长,今天我只有美丽的美丽,空空。”哈哈,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
难以理解的是,诗人经过这里,是什么触动了其心中柔弱忧伤的情怀?或许是阴暗的天气,或许是肃杀的秋风,或许是其他什么让其动容的地方,如果天空也是如此明亮,诗人的诗句应该浪漫多于忧伤!
诗人的心思真是难以捉摸! 其实我们与诗人相比,不仅仅缺乏才华,也没有诗人那样的牵挂,柔情忧伤的诗句背后都有深情的故事。
与德令哈城区擦肩而过,沿着德茶公路继续南行,时间已是傍晚六点,太阳开始西下,微微露出夕阳色彩,天空依旧明亮海蓝,我们没有见到金色的世界,却也没有忧伤的雨水敲打我们的车窗,心情依然没心没肺的愉悦。
往前行,路边出现了一湾湖水,西北地区难得的大水体,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海,不过名曰尕海。离开黄河之后,虽有大柴旦的翡翠湖,但那更像是温润沉静的玉石,一直没有见到过这样生动活泼的水面。
湖面上云层浓厚墨黑,阳光透射出缕缕光线在湖面上映照成薄薄的光幕,光幕背后湖对岸绵延矗立的山体形成剪影,幻化成了高大的城市楼群、逶迤的城墙,沐浴在第一抹晨曦中宁静而充满生机。
湖边草甸水草丰茂,几百只羊若即若离,悠闲惬意,远远望去,就好像草原上绽开的雪莲花朵。
棕红色的马儿或融于羊群之中,或游离之外,视羊群于无物,专注而自由。不见牧羊女的身影,我却仿佛听到了清脆悦耳的牧歌在天际之间唱起:湖水清又亮,草原宽且长,天上游云朵,地上走群羊,骑上我的红骏马,扬鞭把歌唱,我的那个心上人儿,你到底在何方?
离开德令哈,太阳继续西沉,光线开始变得柔和,云彩或飘逸或厚重却无意改变天空的纯净,斜阳映照下的山体岩石时而明亮时而阴沉,变幻出淡雅浓墨。
我们沿着山脉向南行进,路开始上行,以为到了山脚下,但山脉依旧腾挪遥远,展开了宽阔的空间。
不知道到了哪里,又一处迷人的地方。夕阳之下,山体表面细薄的植被在霞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深褐色彩,阴暗曲折中透露出润泽,不远处水面微微波曲,闪烁出片片粼光,平地草丛金黄,灌木深绿,成群结队的骆驼身影相随驼铃声响,长长的货运列车轰隆隆轰隆隆驶过鸣笛悠扬。
真真及时停车,大家下来欣赏迷人的景色。糊涂开口就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哪里有孤鹜?我正四处寻找,一辆武汉牌照的小汽车停在我们面前,下来一位年轻漂亮金发碧眼的女郎。
说时迟,那时快,大麻子已经用流利的英语问候美女,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美女也是从武汉来,也要到茶卡,ok……一位高大威猛严峻的外国小伙子也下了车,喔,拜拜!哈哈!
继续驶向山中,视野却越来越开阔,细细的草甸、多彩的阳光让山体变幻出不同的色彩板块,青黑灰白,分明而纯净,道路两边的草丛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密实,渐渐向山坡爬行,连接出金黄色的麦田,枝叶叠合的绿树林。
终于走到山脚下,转上旅游公路,道路变得蜿蜒曲折,在叠嶂的山体之间穿行交错,就要靠近了,马上折向另一个方向,一面新的山体又在前面。
山坡上开始出现青绿的草束,密密的连接,看上去像黑人少女的小发卷。草束连成片,在山峰沟壑间铺成绿绿的草甸,也让整个山体浮现出淡淡的绿意。
绿色越来越深厚,草甸延展成面,山色更加滋润,终于,在一个山体的断面顶峰,出现了一片树林,高大的针叶树林,我们越过了干旱湿润的分界线。
夕阳在天边映照出火红的晚霞,穿过变幻的云朵,在山峦草地上铺洒出橙红金黄。
夜色终于开始降临,阴影渐渐吞噬画面,一点点,一点点,太阳坠入山后,霞光湮灭,夜幕降临。我们来到了茶卡镇上。
琉光璃彩的现代化宾馆,灯光闪烁的城市道路,小镇与内地没有太多区别,只是在冷艳的月色之下,透露出特有的宁静。已近九点,街上行人不多,商家依旧没有打烊,大麻子找了一家本地做牦牛肉的餐馆。牛骨头风味独特,更为特别的是其价格支付方式,骨头按重量见计价,吃之前秤重,啃完之后再秤,差价就是计价基础。好在骨头都是大骨,不太会发生计价争议,不过,回族店主的真诚热情也难以让人有任何不快。
酒足肉饱,走出小店,月亮行在半空,虽是满月,却已有晕带缠身。糊涂观天象,说天气可能有变。到酒店打听,天气预报明天有雨,上天可能已经开始关闭天空之镜。
早上起来,天气变得寒冷,空中云层密布,开始下起了绵绵细雨。我们并不死心,还是决定到盐湖去等待老天爷开眼,正如大麻子所言,谁叫我们人品好呢?到了湖边,湖天相连一片茫然,云层将湖面紧紧包裹,不仔细分辨,难以分清水面。
风雨交加,阴冷湿寒,真真以为老天不会开眼,决定不再徒劳等待。虽然大家都对自己人品充满自信,但也无力反驳!
离开就离开,留点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就是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你也体会不到幸福……
草丛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密实,山体披上了厚厚的草甸,水雾从地面、山坡升腾而起与云层若即若离,完全没有了干枯的感觉,一切变得丰润。
雨水不时临落,我们在云雾之中穿行爬升,谷底坡面开始出现帐篷经幡白塔,藏传佛教的氛围明显浓厚起来。
车行最高处,来到橡皮山,过了这山应该就进入了青海湖流域。橡皮山是有名的高山草场,海拔3800多米,但并没有缺氧少气的感觉,只是雨一直淅沥沥的下着,空地上有些泥泞,山风吹过来,多少有些刺骨湿冷。
滋润清新的草场,顺着山势舒展出曲缓的绿色波浪,在云雾里层层叠嶂,就如橡皮一样延展出富有弹性的线条,或许这就是橡皮山的由来。草场上彩色经幡迎风昂扬招展,白色的帐篷毡房星星点点,马儿埋头吃草,不避冷风冻雨,不觉苦寒。
越过橡皮山,顺着润滑交错的山峦曲线,向下盘旋,云雾在山头抹出淡薄散漫,草甸如厚厚的绿色地毯铺满山谷向天边延展,我们好像身处全景电影之中,羊群、马匹、小花朵、毡房、经幡、佛塔在身边旋转,佛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
地势开始平缓,路过低矮平房密集的小镇,长方体形的藏式瓦房,我们来到了青海湖畔。
没有看见格桑花盛开,只有风和雨的牵手执念,云团还没有被吹散,茫茫的一片,看不见水的绿,也难见天的蓝。菩萨纯洁的眼泪变得朦胧,有些悲悯有些暧昧,述说着情圣活佛的绵绵情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在与不在,都在身边,我要化作一只白鹤,衔一粒石子激起浪花,映照出千山万水,东山白白的月亮;佛若渡我,我便是佛,佛不渡我,我自婆娑。
到达湖边,云层渐渐散开,辽阔的湖面,泛出蓝光映照出绿色,景色变得清晰。
环湖沿岸是开阔的牧场,牧场由简单的绳索木桩形成栅栏围成,白色毡房星落其中,一眼望去,就像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牧场中间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水洼,水洼满满的水面让草地显得更加润泽,也让密密的牧草更有生机。
随处可见成百上千的健硕牛羊散落遍野,漫步轻挪,沉醉在美味中不能自拔。我们试图收买牧民通行到湖边,感受湖水的冰清,寻找梦里的万水千山,但被断然拒绝。也是当然,想用庸俗的方式去体验佛心纯净静谧,佛必然不会渡我。
到达景区门口,雾气又开始腾升,我和大麻子在门口徘徊了一会,似乎什么也看不见,时间也有些紧张,我们决定在“青海湖”的石刻留个影就离开。“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看见了!” 大麻子说。妙哉,足矣,佛已在心间!
晚上离开西宁,四人各奔东西。七天的旅程,冷峻、惊艳,冥思、浪漫、遗憾,行程近千里,思绪几千年。
(本文作者系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